復合鹽霧試驗箱的氣流分布均勻性直接影響鹽霧沉降速率、溫度場穩定性及腐蝕測試的一致性,氣流優化技術通過科學設計氣流組織形式與循環系統,可顯著提升試驗箱的環境模擬精度,為腐蝕測試結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氣流組織形式的優化是核心環節。傳統復合鹽霧試驗箱多采用單側送風模式,易導致箱內氣流短路和鹽霧分布不均。新型優化技術采用頂部多孔均流送風與底部回風的循環結構,通過布滿 0.5-1mm 孔徑的均流板將壓縮空氣均勻分散,使鹽霧在箱內形成螺旋上升氣流,確保水平方向風速差≤0.2m/s。同時在腔體內設置 3-4 個導流板,引導氣流繞過樣品架形成無死角循環,避免樣品背面出現氣流陰影區,使鹽霧沉降量的空間偏差控制在 ±5% 以內。
動力系統的精準匹配是關鍵支撐。優化后的送風系統采用變頻風機與文丘里射流裝置組合,風機轉速可根據箱內壓力變化自動調節(范圍 1000-3000r/min),配合射流裝置的增速效應,使送風量穩定在每小時 3-5 次箱容置換。在鹽霧發生階段,通過流量傳感器實時監測壓縮空氣流量(精度 ±0.1L/min),并聯動調節減壓閥開度,確保鹽霧發生速率與氣流攜帶能力動態平衡,避免鹽霧在管道內凝結或箱內局部過量沉降。
溫度與氣流的協同控制技術不可或缺。復合鹽霧試驗箱需在鹽霧、濕熱、干燥等模式間切換,氣流優化技術通過分區加熱與氣流導向的協同設計,實現溫度場與氣流場的同步均勻。在濕熱階段,將加熱管集成于回風通道,使氣流經加熱后再進入均流板,避免局部高溫區形成;干燥階段則啟動箱體兩側的低噪聲軸流風機,形成水平交叉氣流,配合頂部排風裝置快速帶走水汽,使箱內濕度在 30 分鐘內從 95% 降至 45% 以下,且濕度場均勻性≤±3%。
導流結構的細節優化強化效果。針對復合鹽霧試驗箱角落易出現氣流停滯的問題,在箱體四角設計弧形導流圓角(半徑≥50mm),減少氣流渦流;樣品架采用鏤空網格結構(孔徑 10-15mm),并與箱底保持 150-200mm 間距,確保底部氣流可順利穿過樣品區域。此外,在鹽霧噴嘴處設置錐形導流罩,使霧化后的鹽霧顆粒(直徑 5-10μm)沿 45° 角斜向噴出,與主氣流方向形成合理夾角,提升鹽霧與氣流的混合效率。
通過上述氣流優化技術,復合鹽霧試驗箱可實現鹽霧分布均勻性、溫度穩定性及模式切換效率的全面提升,為不同材料的腐蝕機理研究和耐蝕性能評估提供更精準的環境模擬平臺。